400-788-5678
随着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强制“周三6点下班”以来,互联网大厂突然刮来了一股反“内卷”风潮,“字节跳动讨论取消大小周”、“快手宣布从 7 月 1 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
眼看打工人即将告别996迎来955,关于“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的内部投票结果却惊呆了众人: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所以保持现状。
为何大厂都开始主动反卷了,内部员工却陷在996里不可自拔,探查究竟,却发现“奋斗论”难辨真伪,“福报论”却是真切。
取消了大小周每年会损失10万元收入、加班两天一个月的房租就有了、法定节假日没啥事申请加班可以拿三倍工资...反对取消的理由基本都绕不开加班费。
也有一些员工表示,万一大小周取消了,加班费没了,但工作量没减少,钱还少赚了,这不是现实版的“人财两空”吗?
面对员工只想多赚钱的工作心态,企业又该如何主动打破内卷文化、彻底远离无效996文化呢?
对于加班行为支付相应的加班报酬,这在职场是理所应当的,但针对最近网上流传的字节跳动offer(固定薪资:38k/月、浮动薪资:42k/月,其中浮动部分是绩效工资和加班工资),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去996公司的员工,本身就是奔着大小周的高额加班费。
去年,董明珠在接受凤凰网的一段采访中,就坦言直播首秀“翻车”后,自己将一位为此准备很久、长时间没回家的30岁男主管直接骂哭,理由很简单,他没有把事情做好,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并提出职场需要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
显然,在字节跳动offer中,苦劳的回报被过分放大了,在这样的薪酬机制下,不仅会造成加班费的大量支出,还会导致员工根本不关心产出是否有效、一味只追求高工时的工作氛围。
换句话来说,从员工角度出发,只有当功劳回报远大于苦劳回报时,关注产出才有意义,放弃无效加班才有理由。
所以当下企业最需要要做的,不是调查这些人的加班意愿,而是主动将更高的薪酬比例放在能力和价值产出的部分,营造“高能力者高薪酬,高产出者高回报”的管理氛围,这样无效加班才会慢慢减退,内卷文化才会慢慢消失。
反对取消大小周话题展开后,员工提出的上班时间减少、工作量却依旧不变的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
很多时候,员工加班不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取高额的加班费用,更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来达成工作目标,所以减少上班时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工作效率提升才是准点下班的必备条件。
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中实现经验积累达成效率翻倍,显然是很难的,所以大企业一般都会有成熟而完善的培训体系,譬如阿里的领导力“九板斧”、华为教育大学培训学院等,值得强调的是,针对性的岗位能力提升培训,不仅能给员工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还能达成企业整体战斗力提升的终极目的。
但同样的,培训也不能只是为了岗位能力提升而存在,企业还需要给员工提供相应的升职加薪通道,通过宽带薪酬的设计,让员工快速获得能力提升后的直接回报;通过晋升通道的打通,让员工看到未来价值不断增长的可能。
当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现下回报和未来价值都得到满足,自然就会远离消耗自己的无效加班。
近段时间,躺平文化的热度不断上升,与加班文化形成巨大差异,与其说是价值观的对阵,不如说这是新生代与前辈们职场观的激烈碰撞。
有研究表明,新生代员工和职场前辈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自我意识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对于工作带来的个人体验更加重视,也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但这不代表新生代们不热爱工作,有需要时,他们也会为了热爱的事业或者工作通宵达旦,只是他们跳出了前辈们的“螺丝钉精神”,更加强调主观意愿而已。
所以,企业想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加班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属性,让员工们真正意识到工作与生活需要平衡,就需要有一群引领者,用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来影响其他人,而新生代无疑是最佳人选。
当新老文化不断融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实现相互接纳和理解,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轻松奋斗的工作氛围,更能帮助企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注入更多发展活力。
其实996困住的不仅仅是为了拿到更多加班工资的员工,更是困住了想要突破发展、寻求改变的企业,拒绝内卷和无效996,你们开始行动了吗?
上一篇: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薪酬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