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8-5678
一、基本概念解析
1. 班次定义
我们将“班次”定义为合理划分工作时间段的方式。以普遍情况为例,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但不能连续工作,因此需要通过班次规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及休息时间。系统中主要包含三种班次:基础班次、智能班次和轮班班次。
基础班次:基础且标准的上下班时间设置,是智能班次和轮班班次的基础。
智能班次:由多个基础班次组合而成,适用于班次不规律的情况。系统根据员工打卡时间自动匹配最合适的班次。使用时需注意:
员工实际上的班次是基础班次,智能班次只是组合方式。
打卡时间至关重要,乱打卡、漏打卡会影响系统匹配。
指定班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
避免时间接近的基础班次组合,以免系统判断困难。
轮班班次:由几个基础班次组成,适用于班次规律但不固定的情况,如按周期循环。
2. 排班优先级
排班是将员工与班次关联起来的过程。系统中提供多种排班方式,但实际应用中,我们更推荐以下优先级顺序:
考勤档案默认班次:优先级最高,但需逐一维护,使用较少。
部门默认排班:适用于大多数员工,减少维护成本。
特殊默认排班:针对特定员工或情况,优先级低于部门默认排班。
按月排班和临时班次:较少使用,主要用于特殊调整。
二、排班方法详解
1. 默认排班 - 部门班次设置
部门班次设置遵循“下级优先”原则。例如,格瑞普集团、国际营销中心、项目部都设置了部门班次,项目部员工将遵循项目部的排班。若项目部未设置,则上级组织的排班生效。
2. 特殊班次设置
特殊班次设置涉及优先级比较,但不影响与部门默认排班和考勤档案的优先级关系。当员工同时被选中两个特殊班次时,生效的是优先级更高的班次。为减少后续维护成本,建议使用条件筛选员工,如岗位、职务等。
3. 考勤档案默认班次
考勤档案默认排班优先级最高,但需逐一维护员工信息,因此使用较少。适用于对个别员工的特殊排班需求。
上一篇:多场景薪资核算优化方案
下一篇:绩效监督小组与稽核管理优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