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88-5678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在公司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为了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树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为基础,以培育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业知名度、文明度、美誉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实施有我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实践企业价值观,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愿景有机统一,经营者理念与员工观念和谐,员工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同步改善,建设和谐企业,推动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物质文化(有形的)
一般人所听人说的,亲眼见到的企业文化,大多数是与物质有关(钱、物)。每当提到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时,多数HR首先会想的是钱钱钱。其实,物质文化它只是企业文化中的最表层。就像一朵鲜花的第一层、第一圈花瓣。
物质文化,它活动形式包括:为员工发放节日福利、组织节日活动、举行各种派对、员工着装统一、厂区内的文化宣传栏、产品展示厅等等。总之,它是人们肉眼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基层员工更愿意接受物质文化。
2、制度文化(有形的)
公司制定的制度(如:公司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制度、企业员工手册、宣传制度等等),并要求公司全体人员共同遵守。
3、精神文化(无形的)
企业精神,它是企业的风向标。这个层面的文化不易令员工接受。
说白了,员工认为精神文化不实在,不利已。精神文化听起来相当“高大上”,它包括: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口号、经营理念、领导人理想与信仰等等。
如果能打开精神文化层面,让企业文化的“精神血液”输入到员工思想里,那么,这家企业的整体面貌将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公司会议。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的形式就属于精神文化的一种;
企业培训。培训能提高员工认知度、工作技能和方法,于无形处尽体现精神层面。
企业管理风气。有些企业管理“团结向上、凝聚力向心力极强”,而有些企业管理“勾心斗角”、“官腔官调”。
一个没有信念的团体,就会失去替奋斗的活力,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都是这样子,企业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
信念就代表着凝聚力,它能够在企业遇到危机时,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而非“树倒猢逊散”“大难临头各自飞”。
有形的企业文化易行,无形的企业文化难攻艰。“鸡蛋由外向内打破是食物,由内向外打破是生命”。
所有人外在行为的表现,都来自于内在信念的主导。要让企业文化活动“活”起来,最好能从内向外开展。
(一)让物质文化“活”起来
管理,究其本质,就是打理好企业中的人与事。如何让人服从管理,乖乖地做事?那么就得从攻人心下功夫。
1.1用“攻心”方法激活
中国有句俗语“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此话很有道理。企业想收买员工身心,给予物质示好的同时,还是攻其心。
1.2帮助贫困家庭员工
如特困家庭员工直系家属重病,企业可适当捐善款,或者发动员工献爱心,以解员工燃煤之急。特困员工的七大姑八大姨重病的,请原谅不能“面面俱到”。
1.3助优秀员工子女完成大学梦
有些员工子女考上大学,却因高昂学费不得不放弃。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让员工携子女到公司,验证录用证书、学生证书等。企业给予 金额助学费。
1.4祝贺结婚员工/生育员工、慰问丧事员工
公司有员工结婚/生子,公司可安排工作人员带上礼品/礼金/前去慰问;员工直系家属过世的,同样可以“人情化”慰问。
1.5其他。
以上几点,除了慰问丧事以上,其他的一定要“做了好事,记得要留名”!
拍照、编写“好人好事”新闻事迹,在公司内部、公司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一般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
2.1公司年会。最能体会企业文化(物质+精神)的形式之一;
2.2员工生日会。
2.3年度/季度组织员工出游。
2.4各类节日福利的发放
……
让企业文化活动真正地“活”起来,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需要企业领导从上到下,全方位支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企业文化“活”起来!
(二)让制度文化“活”起来
发展中期的企业,各项制度相对健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前辈所创下制度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现状加以分析,企业制该增则增,应减则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那么,创业期的企业,就得慢慢“孕育”制度。管理者可根据企业性质,先搭建管理制度框架,然后再慢慢往框架里填充制度内容,使之变得丰满成型。
最后,培训。
培训,才是让制度文化“活”起来的有利武器之一。
有了健全的制度,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对新入职员工、不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洗脑。
争取将制度内容及要求最大化渗入员工脑海中去。
(三)让精神文化“活” 起来
在员工培训中(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中),加强对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等内容的灌输指导、讲解,要把“口号性”“虚拟性”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员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认知。
另外,高层领导在全体员工会议中讲话,可以将企业发展风向标吹向员工心里,让他们知道,企业一直处于“活”起来的壮,并不是一潭死水,频临倒闭。
几年前,我入职某电子企业任管理工作。
该公司厂长/董事长相当重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有这样一条规定,每月初第一周周一上午8:00-8:40分,要求全体员工到操场上,按部门集合,原则上一律不允许有缺席者。这种“大型会议”,只有/副总/厂长/董事长有资格讲话,特殊情况下,部门经理可作纪律强调和补充。
保安队长负责检阅队行,“向右看齐、立正、稍息”、“报数”。
HR部门负责统计人数,说明缺席原因、拍照、记录会议所讲内容,编制第 期公司员工集体会议纪要,上传公司群、发布公司网站。
这是一种强而有效的精神宣导活动方式。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另外,员工集中访谈,也是激活精神文化的一把钥匙!
让企业文化活动真正地“活”起来,除了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以外,还需要企业领导从上到下,全方位支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企业文化“活”起来!否则,单靠HR一已之力,很难完成此艰巨重任。
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没有真正渗透进企业的肌体,企业文化就会出现越建设越虚、越建设离管理越远的现象。企业文化部门尽管唱文化主角,但基本游离在企业管理职能之外,难以赢得公司管理层的青睐。一些企业的文化负责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工作业绩,往往会在年底拼命购买诸如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奖项,反而使得企业其他部门更加看不起企业文化部门的价值了。企业文化管理:直接从管理核心切入,由领导班子和管理者团队引领并身体力行(不仅仅是重视),紧扣核心价值驱动要素,从组织和个人全面致力改善组织状态。企业因企业文化管理而获得管理者素质的提升、核心员工保有率的提高、品牌价值提升、竞争优势保持等高价值回报。尽管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和工作者只是规划者、组织者、辅导者和督促者,但由于直接推动组织变革,所以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会赢得公司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管理的职能机构。即使没有专门的机构,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价值也会充分得到体现。
上一篇: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角色有哪些
下一篇:企业内训师是做什么的?